研經內容之哈拿與撒母耳

禱告蒙允哈拿撒母耳



在士師階段後期,以色列的國勢逐漸衰敗,宗教腐敗、社會混亂、人心黑暗,甚至分別為聖的利未人,生活行為都不檢點(士十七10,十九1)。但是真正有信心的人,卻充滿著盼望。

哈拿長期不能生育,在以色列的社群中是一種羞恥,經常受丈夫另一個妻子嘲弄。哈拿沒有以人的方法來為自己爭取甚麼情面,只憑信心求神賜下一個孩子(撒上一11)。我們留意到,哈拿她傾心吐意的祈禱之後,雖然神的應許還沒有實現,但她當時已經臉上沒帶著愁容了(撒上一18)。

神應允了哈拿的祈求,她生了一個兒子,名叫撒母耳,意思就是「神垂聽」。哈拿的信心不是只為自己求福,她願意把孩子獻給神,並欣然還願,讓兒子事奉神(撒上一27-28)。哈拿還願時所發出的詩歌,充滿了優美的頌詞,也顯示了人對神的信靠和感恩(撒上二1-10)。

哈拿禱告的用詞,與路加福音記載馬利亞的禱文,有明顯的關係(路一52;撒上一11;參路一46-55)。學者指出,哈拿的頌歌,後來一定在以色列民間流傳,成為家庭中信心和盼望的教材,由此相信馬利亞是沿用了民間傳流的頌歌。耶和華的恩典總是過於人的期望。哈拿只向神求一個兒子可以事奉神,神卻賜她另外三男、兩女,使她不育的羞恥完全抹去(撒上二21)。

 

CCC-2 (2).jp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CCC-2 (1).jpg

哈拿她傾心吐意的祈禱之後,雖然神的應許還沒有實      哈拿的信心不是只為自己求福,她願意把孩子獻給神,並欣然還願,讓兒子事奉神。

現,但她當時已經臉上沒帶著愁容了。         

 

撒母耳長大之後,成為先知,替神教導以色列民(撒上三20-21)。不過,他是身兼祭司和士師的職分(撒上七9、15)。士師的職分,本是軍事領袖,在希伯來文中與「審判者」是同一個字(撒上七5、15-16)。有趣的是,撒母耳作士師,抵抗外敵的方法,是為以色列人禱告和審判他們。而神拯救以色列人的方法,也是應允撒母耳的禱告,以雷聲驚亂非利士人〈撒上七9〉。看來,到了撒母耳的時代,以色列人才開始明白,外族人對他們的欺壓,原來是他們得罪了耶和華神所帶來的後果;解決的方法,不是要發動戰爭,以暴力對抗暴力,乃是要在耶和華面前除掉他們的偶像,一心的歸向神(撒上七3、6)。

撒母耳的禱告,也是經過了二十年的長久堅持,才能把以色列全家的心扭轉歸向神(撒上七2)。以色列立國的時候,撒母耳應允會不斷為以色列民獻祭和禱告,以免他們得罪神(撒上十二23)。後來掃羅作王不久就不順服神,撒母耳又為他哀痛多時(撒上十五35)。

可見信心的生活也會面臨許多的挑戰,我們要在這個黑暗無望的日子裏,仍然堅定的相信神的真實和誠信。


(摘自:區應毓主講、陳燕薇主編「效法應許的榜樣──信心人物」《認識歷史書(上) ──同進應許地》,3D研經系列,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,2009年初版,教學DVD第十三課,講義本58-59頁)

下一頁